
2018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
4月23日,2019浙江省“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
会上,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2018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
2018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
2018年,浙江全力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百姓受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聚力高质量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着力优化知识产权生态环境,知识产权发展指数连续第五年保持全国前五位,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部署,浙江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省级层面知识产权机构改革,市、县(市、区)知识产权机构改革蹄疾步稳。重新组建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与市场监管工作有机融合,实现了商标、专利、原产地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有效地提高管理效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历史性重构。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省法院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我省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省检察院、省法院、省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有关事项的通知》, 省法院印发实施了《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的实施方案》, 推动地区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试点工作。省检察院制定下发《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依法保障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公平竞争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工作。
二、促进高质量创造
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3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 . 6件,居各省区第二位,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492件。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98万件,增长28%,马德里体系国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5236件.地理标志商标达224件.作品著作权登记量突破2万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559个,累计853个。新育成重大农作物新品种25个。“一种连续化稳定维生素A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等5件专利获评第20届中国专利金奖,占全国的1/6 , 50多项专利获银奖、优秀奖,创历史最好成绩。34个品牌入围《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居全国第六位.中国轻纺城花样版权登记管理保护办公室获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组织评选2018年浙江省专利金奖15项、优秀奖30项,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12项。
三、实施高强度保护
(一)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2018年,全省法院系统共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28276件,审结25549 件,同比分别上升27.37 % 和21.84%, “索菲亚家居公司与南阳索菲亚集成吊顶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等三案入选全国五十个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检察机关共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108件155人,审查起诉270件516人; 公安机关共立侵权假冒案件991起,破案7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名,涉案金额逾5亿元; 市场监管系统探索建立浙江省重点商标协同保护机制,查处商标违法案件4339件, 罚没款9981万元, 案值9832万元. 处理电子商务领域专利纠纷案件10.2万起,立案查处专利违法案件14089起,其中专利侵权案件12939起、假冒专利案1150起; 版权系统共立案查处侵权盗版案件36起。杭州海关引导全省新增自主知识产权海关备案2102项, 累计查扣侵权货物824批次,货值近1500万元人民币。
(二) 知识产权保护体革更加完善。中国(浙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义乌小商品城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通过验收,全省共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家、快速维权援助中心3家、维权援助中心5家,省级维权援助中心22家。诉调对接、仲调对接机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工作快速推进,宁波、温州、义乌、台州等地相继成立知识产权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全省知识产权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知识产权纠纷7021件,调解成功率超过60%。浙江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正式成立。省公安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等联合探索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
(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成效显著。牵头长三角、泛珠三角、东三省、京津冀等2 1省市开展互联网领域“云剑联盟”打假专项行动,首创运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思维、政企深度合作打假新模式,得到国务院汪洋副总理的充分肯定。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网剑”、“溯源”、“净化”行动,加大对商标侵权案件的源头追溯力度,立案查处商标案件122件, 捣毁制假窝点14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3起。深入开展“雷霆”专项行动,处理电商专利纠纷案件10 .2万余起,省际间通过协作机制处理的线上案件13787起。省版权局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8”专项行动,全面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化。省公安厅实施云端打击行动计划,开展“云鹊”、 “保知护企”专项行动,成功侦破“知名品牌围巾案”等典型案例,获国际刑警组织的充分肯定。杭州海关开展中俄海关世界杯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和“龙腾”专项行动,查扣侵权商品5 . 8万件。
四、推动高水平运用
杭州市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全省实现专利质押登记额79亿元、服务企业452家,商标质押登记644件、金额82.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省统计局、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省发展改革委以“城市数据大脑”、“新一代超大规模计算融合操作系统”、“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大型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省经信委印发《关于深化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培育工作的通知》,加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制定发布了《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创建实施方案(2018-2020)》,明确要求创新中心应建有市场化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转化机制。省知识产权局启动省级企业运营类导航项目14个、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2个,首批17个专利战略推进项目通过验收并面向产业推广运用。深化推进知识产权评议工作,获评2017-2018年度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程示范项目年度考核优秀单位。省卫生计生委启动“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建设,汇聚医药领域专利3300余项,科技成果1600余项,促进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省市场监管局围绕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和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培育和实施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先进标准。部署实施“地理标志商标助力强企富农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丽水山耕"品牌建设,"丽水山耕"品牌产品销售额超过40亿元,丽水市拥有农产品自主商标的企业达2378家,拥有有效农产品注册商标4239件,参与丽水山耕母子品牌运作的企业超过300家.
五、推行高效能管理
推进区域示范创强。全省11个地市全部进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序列,是全国唯一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67个县( 市、区) 开展了知识产权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省市场监管局推进商标品牌示范评价工作,新评价示范乡镇4家,示范街道1 7个,示范企业91家.制定《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立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等5项办事服务省级地方标准,不断完善“最多跑一次" ”改革标准体系.首次开展省政府部门目标责任制标准化建设专项考评,建立实施全国首个标准化地方统计制度.全球首个ISO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杭州,温州市和台州市入选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首批试点城市。积极开展统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建设,市、县两级法治市场监管建设不断加强。搭建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全省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共享平台,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应对体系。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6家、优势企业72家,新认定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54家、商标品牌示范企业9 1 家.省知识产权局、省经信委联合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贯标, 推动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并购、股权流转、对外投资等活动中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全省累计1010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专利示范(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总量达1016家。省市场监管局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项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实施品牌战略,“品字标”企业达到556家。省经信委开展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强化专利等知识产权指标评价。省人力社保厅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博士后管理等抓手,加大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工作力度。杭州海关持续实施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16家自主知识产权型企业入选海关总署重点培塑名录,企业总数达26家.
六、实现高标准服务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利优先审查初审实现全程网上办理, 效率提升50%,专利质押登记实现全流程网上服务。商标品牌便利化改革成效显著,新增商标受理窗口l个,累计7个,义乌获批开展马德里商标国际汪册申请受理业务。组建商标品牌专家顾问团,助力企业商标品牌战略。省司法厅推出之江法证“智慧这里存”全省知识产权电子证据存证平台,累计指导34家公证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电子证据存证、取证服务,遴选培育了一批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示范机构。推动成立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全省开展互联网公证服务机构达到33家。省市场监管局设立具有司法资质的电子数据取证中心,为全省监管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司法保障。省版权局设立阿里巴巴版权服务工作站。省贸促会依托经贸摩擦预警平台,引导外向型企业注册境内外商标,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预警。
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杭州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首批4家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全省专利代理机构109家,分支机构98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2家,累计10家。省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二期启动建设,累计服务企业超过10000家次。全省律师全年共代理知识产权诉讼案件7636件,办理知识产权非诉讼法律事务2395件,律师办理知识产权业务量同比增长27.3%,涉及标的12.74亿元。英普、永鼎、亿维、秉格等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年创收均突破千万元。全省公证机构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业务29687件,同比增长46% 。
七、知识产权环境持续改善
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宣传普及。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与上海、江苏联合签署《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书》。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5.10”中国品牌日宣传活动,发布《2017年度商标品牌发展报告》,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集中宣讲。省版权局举办第六届“知识产权杯”创意设计大赛。省法院开设“浙知析法”专栏,举办“三知论坛”。省教育厅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在省编德育地方教材《人自然社会》中增加了“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 、“知识有产权”等相关内容。组织开展第四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2018年度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1个。省司法厅会同省知识产权局、省律师协会、省公证协会开展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宣传巡回演讲公益服务活动,开展为期一年的“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300余场,受众超过2 .5万人次。杭州海关“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义乌)”推出“一带一路与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力量”等专题展示项目,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实务宣传与公益培训,受众7000余人次,并被外商投资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评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综合效应最佳实践奖"。
加强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省市场监管局联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等多家单位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商标品牌国际化的合作协议》,组织开展"Zhejiang Made 国际合作行"活动, 以点带面, 推进商标国际合作。以浙江自贸区等品牌企业为重点,开展马德里商标注册宣传培训。举办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打造标准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作用,面向企业、市场培训知识产权实务人才5500余人次。省版权局组团对芬兰、瑞典等国家开展交流访问,成功举办浙版图书海外“百柜工程-悦读浙江”活动。省教育厅不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深化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建设。省人力社保厅加大知识产权在人才评价中的比重,对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及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加大专利、标准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省司法厅组织知识产权领域人民调解员选聘,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技术专家、知识产权评估专家、退休法官、资深律师中选聘专兼职调解员。